美國《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 第232條款 (簡稱「232條款」),賦予總統在商務部完成調查後,如認定特定進口商品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即可對相關商品課徵關稅或實施進口限制。
過去主要是針對如鋼鐵、鋁材等戰略性基礎工業,但近期美國政府重新界定國安範疇,將焦點延伸至半導體,且考慮對其徵收高達 300% 的關稅,目的為強化美國本土製造能力、降低對海外供應的依賴,同時確保在關鍵技術領域保持主導地位。
這項舉措對市場的產業生存模式會造成什麼影響?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吧!
232 條款調查流程
這項調查主要由美國商務部 (DOC) 負責執行。
流程如下: Step 1:由美國企業、工會或政府部門等利害關係人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啟動調查,或是商務部依據職權自啟調查行動。 Step 2:商務部針對進口對國家安全的影響進行審查程序,公開徵詢業界、公民團體、學介與政府單位等提出意見,並在 270 天內提出分析報告送交總統。 Step 3:總統擁有最終決策權,在 90 天內決定是否採取行動,包括對商品加徵關稅或實施進口限制。
貿易條款評比
在美國貿易政策中,常見的 201、232 與 301 條款雖然都可用於限制進口或加徵關稅,以達到保護本國產業的效果,但其立法依據與判斷基準各不相同。概念上,232 條款的啟動主要基於「國家安全」考量,因此相較於其他條款,市場普遍認為 232 條款的更容易帶有政治因素。
⭐ 232 條款 | 201 條款 | 301 條款 | |
---|---|---|---|
法律依據 | 《貿易擴張法》 | 《1974 年貿易法》 | 《1974 年貿易法》 |
啟動原因 | 是否危及國安 | 是否對本國產業造成進口損害 | 是否具不公平貿易行為 |
調查單位 | 美國商務部 (DOC) | 美國貿易委員會 (ITC) | 美國貿易代表署 (USTR) |
措施 | 關稅、配額和進口限制、其他非貿易措施 (ex. 研發補助) | 關稅、配額和進口限制 | 關稅、配額限制及其他報復性行動 |
案例 | 鋼鋁、汽車關稅 | 對洗衣機及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加徵保障性關稅 | 中美貿易戰 |
調查清單與進程
目前已對鋼鋁、汽車及零組件、銅三大品項徵收懲罰性關稅。
- 鋼鐵、鋁及其衍生產品:自 2025 年 3 月起取消所有豁免,6 月更關稅自 25% 調升至 50%,並於 8 月 19 日宣布擴大實施範圍,將 407 項產品納入衍生產品的關稅清單中。英國則維持在較低的 25% 關稅。
- 汽車及零組件:延續 2018 年的調查基礎,川普於 2025 年 4 月對整車課徵 25% 關稅,5 月擴及至汽車零組件的進口。另設有抵稅機制,對於在美國境內組裝的汽車,允許製造商依在美生產規模獲得進口關稅的抵扣。
- 銅:自 8 月 1 日起,所有銅半成品、高銅含量的衍生產品一律課徵 50% 關稅,凸顯美國對戰略原物料資源的重視。
川普自第 2 任期以來已啟動 9 項 232 條款調查,其中,木材、半導體、藥品、關鍵礦物、無人機、商用飛機、多晶矽等仍尚未公布調查結果,調查範圍從原物料延伸至衍生產品。藥品稅率甚至傳出可能高達 250%,而半導體雖也尚未正式公告,但川普於近期提出進口晶片與相關產品關稅可能高達 300%,僅在美設廠或承諾投資者可獲豁免。
232 條款調查清單
調查起始日 | 公眾意見截止日 | 範圍 | 當前狀態 | |
---|---|---|---|---|
銅 | 2025/3/10 | 2025/4/1 | 所有銅半成品、高銅含量衍生產品等 | 川普已簽署行政命令,自 8/1 起加徵 50% 關稅,但銅初級原料 (如銅礦、精礦) 及廢銅不包括在內 |
木材 | 2025/3/10 | 2025/4/1 | 未加工木材、板材及其衍生產品 (如紙製品、家具和櫥櫃等) | 尚未公布,調查進行中 |
半導體及其製造設備 | 2025/4/1 | 2025/5/7 | 半導體基板和裸晶圓、傳統晶片、尖端晶片、微電子裝置、半導體製造設備零件,衍生產品包括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 | 近期川普提出針對進口之半導體與晶片將高達 300% 關稅,若承諾或已在美設廠投資的企業可獲得豁免 |
藥品 | 2025/4/1 | 2025/5/7 | 成品藥、醫療對策、關鍵投入原料 (如活性藥物成分) 及醫療相關衍生產品等 | 川普於 8/5 受訪時表示,可能再一年至一年半內逐步提高對進口藥品的關稅,最高達 250% |
關鍵礦物及其衍生物 | 2025/4/22 | 2025/5/16 | 關鍵礦物 (例如鈷、鎳、稀土、鈾等)、其加工產品,以及衍生產品 (如半導體晶片等半成品,以及最終產品如永久磁鐵與電動車) | 尚未公布,調查進行中 |
卡車 | 2025/4/22 | 2025/5/16 | 中型卡車、重型卡車、中型和重型卡車之零件及其衍生物 | 尚未公布,調查進行中 |
商用飛機和噴射引擎 | 2025/5/1 | 2025/6/3 | 商用飛機整機、噴射引擎與動力裝置、主要零部件與結構件 | 尚未公布,調查進行中 |
無人機系統 (UAS) 及其零件 | 2025/7/1 | 2025/8/6 | 包含民用與商用無人機 (從消費級到工業級) 及其關鍵配套裝置 (如影像與感測模組、通訊系統及飛控軟硬體) | 尚未公布,調查進行中 |
多晶矽及其衍生物 | 2025/7/1 | 2025/8/6 | 多晶矽及其衍生產品 (如半導體製造的多晶矽晶圓、太陽能電池和模組) | 尚未公布,調查進行中 |
產業影響分析
美國進口依賴度 | 主要進口國家 | 影響分析 | |
---|---|---|---|
鋼鋁 | 僅約 25% 鋼材依賴進口,但鋁有近一半的進口比例,對用於電子、航空航太產品和國防設備的特殊鋁材,依賴度甚至更高 | 鋼鐵: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中國、台灣 鋁:加拿大、阿聯酋、墨西哥、韓國、中國 | 進口成本上升,有利於國內鋼鐵業者,但使用鋼鋁原料的產業 (如汽車、機械、家電等) 將承壓。而加拿大因對美依賴度高,受衝擊最重。 |
汽車及零組件 | 新車銷量近一半來自進口,零組件近 60% 依賴進口 | 墨西哥、日本、韓國、加拿大、德國 | 對墨西哥影響最大,出口占其 GDP 比例較高。但美墨加協定 (USMCA) 可能抵銷部分國家壓力。美國恐提高進口車與零件成本,促進本土製造,但也提升終端消費成本 |
銅 | 約 50% 仰賴進口 | 智利、加拿大 | 對加拿大衝擊較大,智利因出口至美國之銅產品主要為精煉銅 (陰極),而精煉銅關稅受豁免所以不受影響 |
木材 | 約 30% 依賴進口 | 加拿大 | 關稅恐抵銷當地政府對木材行業的補貼,阻斷傾銷行為。但同時美國對加拿大軟木材依賴度高,恐推升建築成本 |
半導體及其製造設備 | 2024 年貿易逆差為 2,000 多億美元 | 中國、台灣、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 | 重塑供應鏈,帶動製造廠加大對美投資,於美國設置新廠。但美企如高通、輝達等高度依賴海外代工廠,恐提升製造成本 |
藥品 | 高達 80% 的學名藥與 50% 的專利藥仰賴進口 | 愛爾蘭、瑞士、德國、新加坡、中國、印度 | 歐洲關稅調降至 15%,影響較小。美國給予一年期限促使供應鏈回流,高額關稅恐推升終端成本。 |
關鍵礦物及衍生物 | 12 種關鍵礦物完全依賴進口,28 種礦物國內需求超過 50% 依賴進口 | 南非、加拿大、中國 | 中國主導稀土與多項戰略性礦產,美國應對措施包括與 MP Materials、其他國家合作及支持本土供應商,但短期美國可能面臨投入與供應不足的困境 |
卡車 | 約 50% 依賴進口 | 墨西哥、加拿大 | 提升美國本土製造機會,短期可能影響利潤與通應鏈穩定性 |
商用飛機和噴射引擎 | 2024 年貿易逆差為 330 億美元 | 歐盟、加拿大、英國 | 提高生產成本、衝擊航空業供應鏈及品質投入的穩定性 |
無人機系統 (UAS) 及其零件 | 大疆 (DJI) 佔據美國過半的市場份額 | 中國 | 減少對長期主導全球無人機製造中企的依賴,使國內需求回溫,帶動如紅貓控股 (RCAT) 旗下的 Teal Drones 等無人機品牌的成長 |
多晶矽及其衍生物 | 中國主導製造領域 | 中國、東南亞 | 衝擊中國和東南亞的低成本供應鏈,有利本土廠商如 REC Silicon 及第一太陽能 (FSLR) 獲得市場回流機會 |
小結
川普上任後推動的 232 條款調查展現出與拜登政府截然不同的政策取向:拜登時期多透過產業補貼、供應鏈聯盟與基礎建設投資來強化本土製造;相較之下,川普則以「高關稅」為核心手段,直接重塑美國對進口的依賴結構。其政策重心在於迫使外國廠商赴美設廠或投資,以換取市場准入。然而,這一策略同時對依賴海外代工的美國企業形成壓力。例如,蘋果雖計畫將部分供應鏈轉移至印度,但出口業務仍受關稅壁壘影響,最終承諾於未來四年在美投入 6,000 億美元,以緩解衝擊。
此一戰略在短期內有助於提升國內產能與就業,但亦伴隨終端成本上升、跨境供應鏈失衡及貿易夥伴報復等風險。從鋼鋁、藥品到關鍵礦物與無人機,232 條款的適用範圍持續擴張,顯示「國家安全」已被納入美國貿易政策的廣義框架。未來各產業勢必在「美國製造」與「全球競爭」之間尋求新的平衡,方能在政策壓力與市場效率間取得長遠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