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落格
  •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產品資訊

美國聯邦準備制度&聯準會結構

fiisual

2023/9/5

聯準會全名為美國聯邦銀行準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為美國現行的中央銀行系統。自1907金融危機後,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再度上演,聯邦準備系統於1913年依據《聯邦儲備法案》( Federal Reserve Act) 的施行而成立。旨在完成三大使命:擴大就業、物價穩定、調控長期利率,而前兩者又被稱為「雙重目標」(Dual Mandate)。而大家為了方便,則習慣以「FED」稱呼他。本篇會進一步介紹理事會、FOMC等聯準會內部組織,使你完整了解FED的架構!

相信平時有在關注市場的朋友們,對於「聯準會」、或者「FED」這些名字都不陌生。你可能是美股的交易員,每每都在凌晨屏息等待聯準會發布的貨幣政策結果;你也可能是固定收益的投資人,聯準會的利率政策調整會對你的投資策略帶來影響。聯準會的一舉一動可能都會受到市場的放大檢視,影嚮力可見一斑。因此,fiisual 研究團隊特別準備了詳細的內容,要來和大家談談何謂「聯準會」。我們會從聯準會的成立背景開始談起,並介紹聯準會在公開市場上,現行和過去常見的操作工具。最後我們也會簡單概述一下目前聯準會的近況和成員組成。

接下來我們就從最一開始聯準會的背景說起。

聯準會的成立背景:1907 金融大恐慌

在 1907 年的金融大恐慌以前,因美國自身的經濟體足夠穩健,且屢屢安然地渡過了些許金融上的難關。另外,加上聯邦制度的設計,自然加大了統一管控金融系統的難度。因此,在當時的環境下,大多人的普遍共識是美國為不需要中央銀行的制度。

然而 1907 年的美國金融大恐慌,成為了聯邦準備系統的重要分歧點。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907 金融危機首部曲:操縱股價失敗

海因茲(F. Augustus Heinze),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海因茲在當時是一位相當成功的銅業商人,有著「銅王」的別稱。而他名下的銀行-比尤特蒙大拿州儲蓄銀行,是當時「國家商業銀行」在紐約市的代理銀行,海因茲自己也是國家商業銀行的總裁。

為了賺取更多的財富,海因茲希望透過操縱「聯合銅業公司」的股價,以「空頭軋平」的方式,賺取爆量利潤。因此,他與當時聲名狼藉的銀行家、曾經控制「冰」價格的莫爾斯(Charles W. Morse)合作,同時他的兄弟奧托也參加了這場計畫。

需要大量資金的他們,也找上了尼克伯克信託公司( Knickerbocker Trust,是當時全美最大的信託公司之一)的總裁巴尼(Charles T. Barney),提議合作壟斷,但巴尼拒絕了這個提議。

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海因茲反而利用了名下銀行,大量持有聯合銅業公司的股票,並將其當作抵押借貸,並且在10月14日當天開始了計畫。

沒想到,三人卻誤判了市場,股價不升反跌的情況下,原先作為抵押貸款的股票價值出現崩跌。在10月17日, 海因茲無力償還之下,只好宣布比尤特蒙大拿州儲蓄銀行破產。

1907 金融危機二部曲-尼克柏克信託危機

消息傳開後,進而引發洲儲蓄銀行、國家商業銀行、以及莫里斯名下數家銀行的擠兌潮。但即使如此,當時的幾家問題銀行都依舊有足夠的資金應對,尚未構成系統性傷害。直到10月21日,尼克伯克信託公司的董事會,以參與壟斷市場、擠兌的問題作為歸咎點,要求總裁巴尼辭職。當天摩根(J. P. Morgan)也主導國家商業銀行,正式聲明與該尼克伯克信託公司切割,表示不再交換該公司的票據。沒想到,此一舉動再次招致了擠兌大戲上演。

前述的銀行問題、銀行家間的勾結、加上擠兌的問題再次爆發,進而引發更多銀行不願放貸、導致股市失去資金支撐而下跌、流動性出現困難,最終爆發了金融危機。直到最後摩根於10/23出手相救、主導下,美國金融體系才逐漸回穩。

1907 金融危機最終曲-聯邦準備系統的成立

問題解決了,但為了避免摩根的權力進一步坐大、以及防範類似的危機再次發生,美國金融界的領頭羊們開始積極討論解決方案。

於是,在1910年10月一次的秘密會議中,這些領頭羊們討論、設計出了「國家儲蓄銀行」的概念,並且進一步建構了「聯邦儲備系統」。最後在威爾遜總統的簽署下,於1913年12月23日通過了《聯邦準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正式成為美國聯邦銀行準備系統的法案根源。

圖為1907年金融風暴至1913年12月13日Fed Act通過的主要時間軸。這次的金融風暴促使了聯準會系統的成立,奠定了美國銀行體系發展的中心。

概念:聯邦準備系統

美國聯邦銀行準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為美國現行的中央銀行系統,於1913年依據 Federal Reserve Act 的施行而成立,旨在完成三大使命:擴大就業、物價穩定、調控長期利率,而前兩者又被稱為「雙重目標」(Dual Mandate),為聯準會更加重視的目標。

與台灣中央銀行-銀行的體系不同,聯邦準備系統更為龐大且複雜,個部門有其分別的角色和功能。根據 Federal Act 的劃分,美國聯邦準備系統可以大致分為聯邦準備理事會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12個區域準備銀行(該區域的央行)各區域的會員銀行諮詢委員會、和較少討論的內部職能部門

圖為現行聯邦準備系統的簡要結構圖。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 of Governor)

通常簡稱為理事會。主要由7 位成員組成,並由總統指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

每任任期為14年,並採交錯任期、僅能擔任一次的規定,以避免決策權利遭到獨佔。而主席(Chair)與副主席(Vice Chair)分別由總統自理事會成員中指派,任期為4年,且在14年的資格年內可以重複擔任。

理事會作為聯邦準備系統的組成核心,除了全數皆是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ees, FOMC),具備投票權之外(稱為票委),也負責監督、管理區域準備銀行,以及美國銀行系統的安定。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s, FOMC)

12 位成員組成,為決定政策(通常是利率政策)時,具備最終投票權力的票委們。

這些票委,包含前述提到的理事會固定 7 名成員外,由於紐約準備銀行的特殊性,會直接具備一席投票權。此席位通常由紐約央行行長出任。

這是由於,FOMC的主要公開市場操作,會交由紐約準備銀行的交易室New York Fed's Open Market Trading Desk, the Desk)進行操作,因此特許其永久票委的地位。

而剩餘的 4 席票委,則是由剩餘的十一間區域準備銀行的行長,輪流出任擔任。

主席通常由理事會主席出任,而副主席照慣例為紐約央行行長出任。

因此,可以簡化為:

FOMC 12名成員 = 理事會7名成員+ 紐約央行行長 + 四名輪值票委

而FOMC每年固定招開八次例會(有必要時如:金融危機,也可以由主席緊急召開會議),並且會邀請所有區域央行的行長參與,但在決策時,僅有上述的12名票委具備最終投票權

至於FOMC的主要職責,旨在透過上述的會議討論相關政策,來達到物價、就業以及長期利率的目標。

目前聯準會的主要三大工具分別為: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調整重貼現率(Discount Rate)、以及調整準備率(Require Reserve Rate),我們會在下篇文聯準會政策&相關工具 中有更多的介紹。

區域準備銀行(Regional Federal Reserve Bank)

根據Fed Act的規定,將美國依人口以及分布,劃分為12個區域,並設置區域聯邦準備銀行。這些準備銀行,概念類近於各區域的「央行」。

與聯邦理事會相對應,這些區域準備銀行設有董事會(Boards of Directors),一共九席。區域準備銀行的董事會可以推派該區行長,但是否聘任為聯邦理事會決定。這九席分別來自 A、B、C 三類,各別有著不同的選定方法:

A類成員:從區域銀行的股東中(註1)選出,並交由該地區內大、中、小會員銀行進行分類投票。換句話說,特定規模銀行只能票選對應規模的候選人,以此類推。

最後選出大、中、小銀行的各自代表,一共三席。此部分聯邦理事會並沒有否決權。

B類成員:由各區會員銀行提名,交由理事會同意後擔任。此類成員需於決策時,擔任公共利益方的角色(概念像是民意代表),一樣具備三席。

C類成員:直接由聯邦理事會選任,共三席,一樣需站在公共方的立場進行決策。

區域準備銀行的角色類似於該區域的央行。除了監督當地成員銀行、維持體系穩定、擔任最後融通者的角色、同時也進行各區域、乃至於全美的資料收集與研究(如St.Louis Fed)。於每次輪值中也有機會成為 FOMC 成員,並於決策後負責執行貨幣政策。

聯準會各地方聯儲分行

成員銀行(Member Bank)

最後是聯邦準備體系中最基本單位-成員銀行,類近於日常所能見的銀行。

符合各區域準備銀行的標準,通常為維持準備金帳戶、存取並使用準備體系的配套措施、以及遵守各區域法規後,再透過持有所屬區域銀行的股份、且不可出售後,就可以成為聯邦準備體系的一員。

而目前全美約三分之一以上的銀行在準備體系中。值得一提的是,州立的銀行可以自由決定是否要加入準備體系;而國立的銀行則必須為成員。

除了基本作為銀行、存款機構的使命外,成員銀行也需要遵照準備體系的法規,以及遵照FOMC的決策施行相關政策,並具備參與提名、推派;選任各個區域內的董事會成員等權力。

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聯邦準備體系中具備許多委員會,例如諮詢委員會(Federal Advisory Council, FAC)、社區存管機構諮詢委員會(Community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dvisory Council, CDIAC)、模型評驗委員會(Model Validation Council, MVC)、社區諮詢委員會(Community Advisory Council, CAC)等機構。

主要提供理事會於公共事務決策上的建議,為準備體系中重要的一環。但與金融市場較無直接掛鉤,在這裡就不多加贅述。

以上就是簡單的聯準會由來、權力機構以及附屬機構的介紹!

Blog Post Ad

其他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