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總希望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報酬,卻又難免擔心自己在投資道路上走錯方向。如果說臨摹是學習書法的最佳入門方式,那麼在投資領域中,參考大型機構與資深經理人的持倉策略是幫助我們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方法之一。至於我們應該從何了解他們的投資心法呢?最快的方式便是從機構每季上繳的 13F 報告入手。以下將介紹 13F 的用途與觀察技巧,並提供範例進行說明。
13F 報告介紹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資產管理規模(AUM, Asset Under Management)超過一億美元的投資機構,包含銀行、對沖基金,以及擁有投資自主權的自然人或企業等,需定期提交 13F報告。該報告中詳細列出了機構旗下所有多頭持倉資訊,主要揭示股權持有狀況。經理人需於每季結束的 45 天內,將報告上繳至 SEC,投資者可於 SEC 的官網查詢。大部分機構為了隱藏自身投資策略,通常會選擇在截止日當天才繳交。
13F-HR、13F-HR/A、13F-NT 差異
搜尋13F報告時,常常會看見不同類型的13F報告,以下是他們的區別:
13F-HR | 13F-HR/A | 13F-NT | |
---|---|---|---|
用途與內容 | 正常的季度持倉報告,將列出機構所有的多頭部位,包括股票、ETF、債券等所有多頭資產的持倉資訊 | 針對過去已發佈的季度報告進行持倉的「修正」或「新增」 | 若機構的持倉已併入其他機構或經理人提交的報告中,則無需單獨提交報告,而是聲明已與其他機構共同申報 |
繳交時間 | 季度結束的45天之內 | 可隨時提交修改報告 | 隨合併對象之13F-HR報告繳交 |
持倉資訊 | ✔︎ 完整持倉資訊 | ✔︎ 「修正」包括整列清單更新,「新增」僅揭示添加持倉資訊,建議搭配原報告進行比對 | ✘ 旗下持倉已併入其他機構、經理人提交之報告中 |
作為投資人,13F-HR 仍作為主要參考資料,因其揭露了機構投資人最新的持倉狀況。13F-HR/A 的修正或新增訊息雖然通常影響不大,不過由於部分新增是基於保密協定而未於繳交報告時完全揭露,修正報告或許含有新的投資機會,還是值得一探。
此外,大型投資機構通常會管理多家子公司,並且基於機構運作方式不同,會合併幾間公司一起申報。若公司的持倉併入其他機構的 13F-HR 報告一同申報,13F-NT 也會在報告中揭露併入對象。雖無法完整區別合併報告中各機構的持倉,但整體趨勢走向仍為投資人重要的參考依據。
13F 觀察重點:如何洞察市場
觀察產業趨勢或熱門標的
投資人可以藉由 13F 報告,觀察投資機構或資深經理人增減持幅度最大的幾項股票或資產,了解大型機構持倉人目前偏好的資產或產業類型。大規模加/重倉可能代表機構看好其龐大潛力,反之亦然。若某資產連續兩季被增/減持,市場普遍將其視為該標的前景的正/反面訊號。從宏觀的角度而言,投資者也可以關注多家投資機構的整體買賣趨勢。不論是單一標的或是某產業標的變化趨勢,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市場對於其前景的看法,可視為一定程度的前瞻指標。
AUM 長期趨勢變化
AUM 的變化能有效反映投資機構的經營狀況與市場應變能力,當市場出現風險時,考驗的是具有大部位的機構投資人是否有一定程度防禦程度。當市場環境劇烈波動時,AUM 穩定或持續成長的機構,通常代表其風控能力與資產配置策略較為穩健,有助於投資人評估機構的長期可持續性。
不同投資型態的差異變化
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偏好,跟隨機構投資者的腳步選擇相對應的標的類型。如:巴菲特作為價值投資代表,其注重公司內在價值,偏好穩定現金流。追求價值型的投資人便值得參考、仿效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持倉分佈,從中發掘具長期潛力的優質標的。而著名的成長型投資代表伍德 (Cathie Wood),較專注於具爆發性成長潛力的創新產業與公司,投資人有機會跟隨伍德策略而提早佈局新興產業,獲得可觀的回報。
籌碼面的判斷
由於繳交 13F 的投資機構均掌管一定程度以上的資金管理規模,故這些機構的供需變動對於市場影響力甚鉅。當機構基於市場前兆而集體、同時大量買入或拋售某支股票時,往往會導致股價劇烈波動。因此,投資者可透過觀察這些機構持倉變化與資金流向,推測目前的市場需求與潛在趨勢,從而準確判斷進出場時機。
注意!資訊可能存在不完整性 持倉的變動通常隱含著經理人的投資策略,且為了避免對手察覺,機構往往會壓線繳交。當散戶看到報告資訊時,通常已經超過一個半月,持倉參考性大幅下降並可能已錯過先機。此外,13F 報告不會展示空頭部位,散戶投資者無法掌握投資機構對於哪些標的感到悲觀,也無法洞察機構對沖策略,錯失潛在風險警訊。
小結
在當今資訊不對等的環境中,13F 報告成為散戶投資者重要的參考工具之一。投資人首先應確立自己的投資標的與偏好,深入研究並跟隨自身看好的投資者或機構,同時提高層次,觀察市場整體資金動向,才能更有效地善用 13F 的資訊,洞燭先機以提高投資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