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落格
  •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產品資訊

財報小學堂:損益表介紹

fiisual

2024/10/18

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是投資人判斷公司財務健康和未來潛力的重要依據,可以幫助了解公司的獲利情況,是評估公司財務狀況的關鍵工具。文中描述了損益表揭露的內容,其展示了公司在特定期間內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及最終的淨利。通過分析損益表,投資者可以快速了解公司的營收來源、毛利及扣除各項費用後的營業利益。還可以通過業外收入與支出的分析,了解公司本業以外的收益對最終淨利的影響。

在進行投資前,確認公司的獲利是否對大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呢? 「損益表」,又稱作利潤表,呈現了一間企業在一個特定期間內的獲利情形。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 中的損益兩字,分別代表的就是「損失」和「收益」,因此作為三大會計報表之一的損益表,就是投資人可以最快速的檢查公司獲利情形的報表。今天 fiisual 就來簡單介紹,損益表上常見的幾個基本名詞,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損益表範例

這邊我們以鴻海 (2317) 的年報作為例子,找到綜合損益表的那頁,會看到以下常見的格式。

鴻海民國112年損益表截圖。

其中,我們會看到損益表最上方,兩個佔比很大的項目分別是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而在這兩大項目之下,就是大家經常聽說的營業毛利。我們就會從這三大項目開始跟大家做基礎的簡介。

營業收入及成本

營業毛利計算公式。

營業收入:公司創造獲利的核心來源

營業收入分類示意圖。

一間公司的核心收入,理論上應該是來自於業務內容。每間公司的業務自然會因其販售的商品或勞務差異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水果店的業務主要是販售水果,貿易商的業務主要是進出口商品賺取差價,而一間專業的顧問公司,其業務主要就是提供顧問服務。

若我們簡單以業務內容區分,可以分為實體商品或是勞務服務,他們對應到的收入類型分別為銷售收入及服務收入。在實際案例中,販售實體商品為主的產業像是製造業和零售業;而服務業就是提供勞務服務為主,像是顧問業、文教業等。

銷貨成本:產品及服務的直接成本

營業成本示意圖。

在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時所需的成本,在損益表上即是「銷貨成本」,有時也會被稱作營業成本。這項成本有時包含了原物料成本、人力成本(薪資) 、或是跟製造和服務產出直接相關的其他支出。這些成本將隨著產業的不同而有著些許差異,並且在製造或提供服務上扮演著關鍵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更簡單的理解,少了這些直接成本,產品可能就無法順利被生產製造。

毛利:產品帶來的直接收益

營業毛利=營業收入扣除銷貨成本

營業毛利及毛利率的計算公式。

由於銷貨成本主要只記錄了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直接成本,因此若我們將營業收入扣除掉代表直接成本的銷貨成本,我們在這個步驟所得到的初步數字就稱作「毛利」。毛利代表的是該企業在尚未加入考量其他營運類費用之前,企業在販售當前產品或服務組合時所能創造的獲利。

毛利率: 為了更好的比較和衡量不同產品組合或規模的公司,我們會將毛利除以營業收入,得到的比率即為毛利率。毛利率在定義上指的就是一間公司的毛利佔營業收入的比率。一般來說,毛利率愈高也代表著一間公司可能有著更高的獲利能力。

毛利率=(營業收入-銷貨成本)÷營業收入

我們介紹完了一間公司或企業如何從生產核心產品和服務中獲得利益,而這數字也就是財報上大家常見的毛利。但毛利僅代表在生產產品和服務階段中,企業所創造的利潤,和企業最終的獲利仍有些差距。

接下來我們要來介紹,企業如何從毛利得到「最終的利潤」。

營業費用及利益

公司銷售的間接成本

營業費用類型示意圖。

一般來說,營業費用指得是企業在製成產品後到獲取銷售成績的過程中,所需要花費的費用及成本。舉例來說,當一間軟體公司在花費必要支出後,成功地由開發部門做出了產品,但這產品卻仍需要其他部門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的銷售到客戶手中。例如公司營運部門需要提供健全的人力資源管理,銷售及行銷部門需要持續擴展銷售通路及成績,公司的產品才能成功的轉化成銷售數字。

常見的營業費用包括與產品或服務間接關係的支出,常見的類型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以及研發費用。舉例來說,營運辦公室的水電費及租金、人力成本(薪資)、銷售或廣告費用都是公司常見的間接成本支出。

軟體公司 人力成本軟體開發 A廣告行銷 B
業務內容產品的開發銷售企劃的發想和廣告投放
薪資認列銷貨成本營業費用

眼尖的你可能會發現,「人力成本」同時出現在銷貨成本和營業費用中,這與該人員在公司的角色和產品的關係有關

接著上述的軟體公司的財報例子:

  • A是公司內部的軟體開發,業務內容主要是產品的開發,那麼他的薪資就可以認列在銷貨成本中。
  • B是行銷部門中的行銷企劃,工作內容是銷售企劃的發想和廣告投放,因為業務內容和產品的生產過程沒有直接關聯,主要工作和銷售有關,B的薪資可以認列在營業費用中。

營業利益:毛利扣除營業費用

營業利益是指毛利減掉營業費用後所得到的利潤,指的是一間公司在其經營的營業項目中(業內),所能獲取到的報酬。相對於毛利,在這一步驟中所得到的營業利益,就更接近一間公司最終實際的獲利了。

營業利潤率: 定義上指的是營業利潤佔整體營業收入的比例。若比例愈高,代表企業具有較高的能力將營收數字轉化成最終的收益。

營業利潤率=(毛利-營業費用)÷營業收入

業務內容外的損益

業外收入&業外支出

業外收支圖解。

我們已經知道,營業利益指的是一間公司在本業上所能獲的的利益。一些公司除了經營本業,也會利用閒置的資金進行轉投資,而這些投資得來的收益因為和其經營的業務並沒有直接關聯,因此不應該記在營業利益項目中,可能會有誤導的效果(例如高估公司本業的獲利能力)。因此,這些和公司業務沒有直接關聯的收益,就會記在業外損益中。

常見的業外收入像是投資收入、利息收入等;而常見的業外支出有利息支出、投資損失、匯兌損失等等。

淨利

業外損益示意圖。

在計算清楚一間公司在業內(販售商品或服務)的收益以及業外(非營業直接相關)的損益後,我們可以將這兩者相加,就可以得到最終的淨利。

  • 如果業外淨損益為正(業外收入大於業外支出),那麼對於最終淨利就有正貢獻;
  • 反之,如果業外損益為負,那麼業內收益扣除業外損失後,才是最終的淨利。

由於公司具有法人特性,根據公司登記的所在地不同,也需要繳納該地稅制規定下的所得稅。淨利若為正,及代表當期公司有盈餘,因此自然也必須申報所得並繳稅。為了更好的區分繳稅前後的差異,因此扣除掉所得稅支出後的淨利就稱為稅後淨利,而繳稅以前的數字就是稅前淨利。

有興趣了解會計其他另外兩大大表的朋友,也可以參考我們這兩篇文章噢!

財報小學堂:資產負債表介紹

財報小學堂:現金流量表介紹

Blog Post Ad

其他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