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落格
  • 關於我們
  • 加入我們
  • 產品資訊

中國電動車商介紹

fiisual

2024/12/23

中國電動車產業在政府補貼與削價競爭下迅速成長,成為歐美市場的強勁對手。比亞迪、理想、蔚來、小鵬等車商憑藉技術創新與成本優勢,積極布局海外。然而,歐美高額關稅與貿易壓力增加了外銷挑戰,也凸顯自主研發的重要性。本篇文章介紹了這些車商的最新發展及全球電動車產業趨勢,並介紹了中國如何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

近年中國政府大力補貼電動車產業加上國內車商削價競爭,電動車售價大幅降低。出口至歐美及新興國家的車款給國際車廠帶來偌大威脅,也促使各國政府實施關稅保護。今天就讓 fiisual 帶大家認識這些中國電動車商,一起了解產業的最新趨勢!

電動車商介紹

比亞迪, 理想, 蔚來, 小鵬 四家車商的logo。

交車數 (百萬)比亞迪 BYD理想 Li Auto蔚來 NIO小鵬 XPeng
2023 Q30.840.110.060.04
2023 Q40.930.130.050.06
2024 Q10.610.080.030.02
2024 Q21.020.110.060.03
TTM3.40.430.20.15

fiisual 小編分析了近期財報,找出了中國目前在純電及混合式交車數量排名較高的幾家車廠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BYD 比亞迪 (SHE: 002594)

原先是電池製造商的比亞迪如今已是國內龍頭,市值更位於全球汽車集團前十名。比亞迪除了是中國純電動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的先驅者;亦開發自製晶片、鋰電池等業務,後者客戶包括競爭對手小米、小鵬、蔚來,國外大廠豐田、特斯拉等;甚至還擁有少量的手機製造部門,替華為等中國手機品牌進行組裝業務。而也正是多元發展讓比亞迪垂直整合上自足性高,大幅壓低了車輛生產成本。

Li Auto 理想 (NASDAQ:LI)

以往理想汽車販售車款以增程型電動車 (EREV) 為主,除純電池動力外還能以內燃機引擎帶動電池;而今年終與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合作製造,正式上市首款純電動車 Li Mega,且計畫明年推出數款不同價位的高電壓純電車。另外同其他中國車商,理想未來車款方向亦朝更高階的自動駕駛技術,續航力更久的電池發展,目標在中高價位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更大份額。

NIO 蔚來 (NYSE: NIO)

蔚來汽車主打高價、高性能車款,同時著重開發自動駕駛晶片與電池「換電」技術。今年七月公司才宣布量產 5 奈米自動駕駛晶片,結合自身研發的作業系統與語言訓練模型,連接車聯網與智能駕駛;另外蔚來汽車作為最大電動車換電廠商,以快速更換車用電池取代充電樁減少駕駛里程焦慮,並吸引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集團簽屬戰略合作協定,或將成為電動車充電技術的新風口。

XPeng 小鵬 (NYSE:XPEV)

致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小鵬汽車,目前車款搭載 Level 2.5 的駕駛輔助,並預計於 2025 年前開發 Level 3 與 Level 4 自動駕駛。去年更獲得德國福斯集團 17 億美元,約 4.99% 的股份投資,今年簽署「電子電氣架構技術策略合作聯合開發協議」並將於 24 個月後量產合作車款;而因為與福斯合作密切,小鵬也跟上其他中國車廠腳步,進軍歐洲、中東等市場。

關稅影響

美國、歐洲今年分別祭出 100% 與最高 45% 的進口關稅打擊中國電動車;然而中國在原物料成本低廉,政府大力補貼與價格競爭的背景下,外銷數量依然持續走高,同時各大車廠也不斷朝國外布局以求規避。相較之下歐洲傳統車廠面臨經營成本過高與總體需求羸弱,頻傳關廠且開始向政府、歐盟施壓,希望停止大量課稅,避免中國報復。如何權衡境內企業生存空間與中國電動車產業削價傾銷將成為接下來歐美政府的關鍵課題。

另一方面,雖然中國電動車在歐美的稅後價格仍保有競爭力,卻不可避免地面臨利潤下降問題,加上中國國內需求有限而供給眾多,貿易戰背景下供應鏈存在斷鏈風險,中國車商生存利基在於自主研發 — 這也確實體現於這些車廠的研發費用上。雖同時保持了中國車廠的技術推進,但也對利潤率造成不小壓力。

如果你對電動車相關文章有興趣,也可以參考我們的這幾篇文章噢!

台灣產業小學堂:電動車

美股小學堂:Tesla 業務介紹

Blog Post Ad

其他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