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 Uber 3Q25 營收 134.67 億美元,優於預期,EPS 3.18 美元,大幅優於預期,主要受稅收估值釋放所致。
- 毛利率為 39.8%,與上季持平,營運收入 11.13 億美元,低於預期,Q4 財測 EBITDA 中值為 24.6 億美元,低於預期。
- Q3 總訂單金額達 497.4 億美元,YoY+21%,MAPCs 達 1.89 億人,YoY+17%,增速創高 。
- 出行業務訂單金額 YoY+20%,受惠保險壓力緩解、海外市場旅遊旺季。
- 外送業務訂單金額 YoY+25%,受生鮮雜貨外送強勁增長帶動。
- 自動駕駛車隊短期內難以實現獲利,初期將由 Uber 自有車隊營運,後續將金融化,由私募股權公司或公共車隊持有與管理。
- 2026 年起將改以調整後 EPS 取代調整後 EBITDA 作為主要財測指標。
財務表現
3Q25 營運概況
財務概況
| 3Q25 | 單位:百萬美元 | YoY | QoQ |
|---|---|---|---|
| 營收 | 13467 | +20.4% | -3.6% |
| 毛利 | 5358 | +21.0% | -2.7% |
| 淨利 | 6652 | +155.9% | -74.3 (一次性稅務估值釋放) |
| EPS | 3.18 |
|---|---|
| 毛利率 | 39.8% |
| 淨利率 | 49.4% |
營運指標
| 3Q25 | YoY | |
|---|---|---|
| 總訂單金額 | 49740 | +21% |
| 每月活躍平台消費者人數 | 189 | +17% |
| 出行量 | 3512 | +22% |
| 營收板塊 | |
|---|---|
| 出行 | 50.5% |
| 外送 | 46.9% |
| 貨運 | 2.6% |
4Q25 展望
| 項目 | 預估範圍 | YoY | 備註說明 |
|---|---|---|---|
| 總訂單金額 | $52.25B – $53.75B | 17% – 21%(固定匯率基礎) | 預期匯率順風約 +1ppt |
| 調整後 EBITDA | $2.41B – $2.51B | 31% – 36% |
關鍵訊息
財務狀況
- Uber 3Q25 營收 134.67 億美元,優於預期,EPS 3.18 美元,大幅優於預期,主要受稅收估值釋放所致。
- 毛利率為 39.8%,與上季持平,營運收入 11.13 億美元,低於預期,主要受法律與監管支出影響,Q4 財測 EBITDA 中值為 24.6 億美元,低於預期。
- 淨利 66.52 億美元,YoY+155.9%,其中包含 49 億美元的稅務估值釋放收益及 15 億美元的股權投資重估收益,扣除後 YoY 僅成長約 5%。
- 調整後 EBITDA、自由現金流穩定成長,皆創下新高。
出行&外送業務
- 出行業務訂單金額 YoY+20%,但剔除匯率後僅較上季成長 1%,受保險壓力緩解、海外市場旅遊旺季帶動,預期 2026 年仍能維持雙位數成長並持續擴大利潤率。
- 外送業務訂單金額 YoY+25%,剔除匯率後較上季成長 4%,主要受生鮮雜貨外送服務帶動,該業務年化訂單金額已達 120 億美元,占整體外送業務的 17%。
自動駕駛
- 自動駕駛車隊短期內難以實現獲利,初期將由 Uber 自有車隊營運,後續將金融化,由私募股權公司或公共車隊持有與管理。
- 公司運用全球龐大的共享出行網絡持續蒐集實際駕駛數據,並與 NVIDIA 合作,在 Hyperion 平台上整合高解析攝影機與雷射雷達感測器,結合合作夥伴的模擬資料與 Uber 的真實行駛數據,形成高品質的資料閉環,進而加速自駕系統落地並提升平台技術門檻。
Q&A
出行業務
Q1:美國出行業務表現強勁,請問在城市與郊區的成長策略上有何進展?
郊區為主要成長動能。在全球範圍內,人口稀少地區的增長速度約為人口密集地區的 1.5倍,且我們估計目前只開發了稀少市場潛力的約20%,因此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公司透過擴大產品覆蓋、提升可靠性與推出 Wait and Save 等彈性方案,成功提升服務滲透率,預期將持續帶動美國市場成長。
Q2:本季出行業務的強勁成長主要來自哪些因素?保險壓力緩解是否為關鍵?
出行成長主要受用戶數與使用頻率提升帶動,而非單一保險因素。Uber 目前全球月活用戶近 1.5 億人,核心業務(Uber X)占出行量約三分之二,低價產品(如 Moto、共乘服務)拓展了新用戶群,高端產品(Black、Elite)則提升利潤結構。國際市場尤其是拉美、亞太與歐洲旅遊旺季貢獻強勁,公司預期 2026 年仍能維持雙位數成長並持續擴大利潤率。
外送業務
Q3:Uber 如何在出行和外送市場中,利用 Uber One 等因素,推動跨平台使用並實現地圖覆蓋率 20% 的目標?
目前在我們同時經營旅遊和配送服務的地區,約 20% 用戶同時使用兩項服務,公司透過應用內導流、個人化推薦與 Uber One 會員制度深化客戶關係。這些努力非常關鍵,因為跨平台用戶平均消費為一般用戶的三倍。
Q4:能否介紹一下歐洲外送業務的情況?考慮到競爭對手進入歐洲市場,你認為到2026年,您重點關注的關鍵投資領域是什麼?
Uber 在歐洲維持領先地位,於英、法、西、德皆具穩固市佔。公司持續擴大商戶選擇、提升配送準時率與可靠性,並透過跨平台導流與會員制度強化黏著。競爭者多透過併購進入市場,整合難度高,Uber 憑既有規模與營運效率具明顯優勢。
Q5:能否說明與 Toast 的合作,以及它如何融入 Uber 的營運框架?
Toast 是業界領先的 POS 夥伴。使用 Toast 的餐廳會自動同步到 Uber Eats,菜單與圖片可直接沿用 Toast 系統,讓店家快速完成上架與行銷設定,節省大量營運時間。更廣泛來看,Uber 也將協助 Toast 拓展海外市場,強化在其生態系中的角色,同時讓 Toast 受益於國際成長機會。
平台&會員
Q6:配送業務拓展(如雜貨和零售)在多大程度上刺激了 Uber Eats 的新用戶成長或提升了整個平台的使用頻率?
第三季配送業務成長為四年來最快(+4ppts),主要受雜貨與零售品項擴張帶動,吸引更多新用戶嘗試線上外送服務。該業務年化收入達 120 億美元,成長速度高於餐飲配送,且可變貢獻已轉正,成為推動整體平台黏著與成長的重要引擎。
Q7:Uber One 的用戶忠誠度福利是什麼?此外,如何平衡短期投資與長期獲益,特別是在促進用戶忠誠度方面?
Uber One 擁有 3600 萬用戶,提供包括 6% 現金返還、免配送費、專屬選車和優先配送等福利。這些措施促進了用戶留存和增長,並提升了訂單量。儘管初期會員轉化可能虧損,但隨著用戶成熟,平台的優勢與跨平台服務將帶來長期的獲益,並有助於提升終身價值與獲客成本比。
自動駕駛
Q8:能否說明與 NVIDIA 的合作內容?
雙方共同開發基於 Hyperion 10 架構的 L4 自駕平台,NVIDIA 提供硬體與軟體堆疊,未來可支援多家 OEM 廠商。
Q9:你們已經投資了許多自動駕駛技術(AV)供應商,關於部署1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的計畫,能否談談具體的時間表,以及在這種情況下車隊的歸屬問題?
雖然我們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我們預期未來自動駕駛車隊的規模會顯著擴大。初期由 Uber 自有車隊運行,後續將金融化,由私募股權公司或公共車隊持有。
Q10:在已經推出自動駕駛汽車的地區,增加道路上的車輛供應量對供需與價格有何影響?
目前仍處早期階段,主要與 Waymo 在奧斯汀與亞特蘭大合作運行,兩地成長速度為美國其他市場兩倍以上,顯示自駕車增加供給後市場需求仍強。此外,奧斯汀當地司機時薪高於全美平均,反映整體營運健康並有助推進人車混合網路布局。
Q11:在自動駕駛領域,Uber 如何運用真實世界數據支持發展?
公司利用全球龐大的共享出行網絡持續蒐集實際駕駛數據,並與NVIDIA 合作,透過 Hyperion 平台整合高解析攝影機與雷射雷達感測器,結合合作夥伴的模擬數據與 Uber 的真實駕駛資料,形成高品質的資料閉環,加速自駕系統落地並提升平台技術門檻。
其他
Q12:本季利潤率表現如何?未來 12~18 個月為擴大業務所需的投資,是否會影響出行業務的獲利?
第三季 EBITDA YoY+33%,利潤率達到 GBS(總預訂量)的4.5%,創歷史新高,現金流達 90 億美元,公司持續在規模化中保持獲利並穩健回購。未來將持續投資跨平台、低價方案及雜貨零售等高成長業務,以平衡成長與利潤。自動駕駛領域短期內無法獲利,預期中長期隨流動性提升而改善獲利。
Q13:您如何看待新手駕駛或新乘客的保險福利?
加州的立法勝利大幅降低了無保險駕駛人責任險賠償限額,有助於節省成本。同時,駕駛行為反饋系統(如駕駛洞察儀錶板)幫助司機改善駕駛行為,提升安全性,並對優秀司機進行獎勳,增強了司機和乘客的滿意度。這些舉措將對 2026 年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並預計帶來數億美元的成本節約,這些節省將於明年用於降低美國地區的乘車費用,將回饋給乘客。
Q14:新的「multiple gigs」計畫主要探索哪些新工作與收入來源?對司機留存與公司獲利有何影響?
multiple gigs 計畫讓駕駛可在平台上執行多樣任務,如配送、出行、AI 資料標註與語音回覆評估等,未來將拓展至多語言與更多應用場景。此舉可提升司機留存與平台黏著,創造新的收入來源,同時為 Uber 建立具潛力的 AI 解決方案業務,長期有望成為第三成長支柱。
Q15:您能否談談調整部分非 GAAP 指標以及從調整後 EBITDA 轉向調整後營業收入的理由?具體來說,這對您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投資有何影響?
財務上,公司從調整後 EBITDA 轉向調整後營業收入與 EPS 模型,反映折舊與股權激勵等實際成本,並更利於投資人比較公司獲利結構,顯示 Uber 已邁向成熟且可持續的營運階段。
短評
本季財報會議中,管理層明確指出 AV 業務在短期內仍難以實現獲利,因此,機構研究員將重點從上季的 Robotaxi 和 AV 願景,回歸至基本業務表現,這雖然會令一部分投資人失望,但從產業現況觀察,目前尚無任何 robotaxi 廠商實現穩定獲利,因此管理層此番發言更屬審慎而負責的事實陳述。
整體而言,Uber 依舊穩居全球叫車與線上外送市場領導地位,營收維持穩健成長,充沛的自由現金流支撐其持續投入自動駕駛與平台研發,此外,Uber 也積極拓展與車廠及自駕技術供應商的合作。展望後市,儘管短期利潤率擴張或受壓抑,但長期成長趨勢仍具支撐。需要注意的是,本季出行量雖明顯增加,收益卻未同比例成長,顯示 Uber 在議價能力或市場競爭上可能面臨壓力,需注意此現象是否在未來幾季出現改善。
